有時候剛買新硬碟,或者是要將舊硬碟重新進行格式化時,會發現有些磁碟區無法進行刪除。本篇老貓會分享最基本透過「磁碟管理」來進行格式化,也再分享當遇到問題時,如何透過 Windows 10 的 DiskPart 指令來進行強制清除整顆硬碟內容,讓整顆硬碟完全清除內容。
使用磁碟管理遇到無法刪除的磁區,透過 DiskPart 來進行
通常在拿到新硬碟時,都會預設已經格式化好新的磁區可以直接使用,所以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很少會有自行格式化的情形。如果單純從「我的電腦」內可能只看到單一磁區,直接透過右鍵格式化也只會針對這個看到的磁碟區進行格式化,如果想要更進階一點,就可以透過 Windows 10 內建的「磁碟管理」來進行操作。而有時在某些情況下,例如想要轉換磁區格式,如 exFAT、NTFS 等要進行轉換,或者是拿已經安裝過系統的硬碟要進行格式化時,會發現硬碟內可能不是只有單一磁區而已。
本篇老貓所舉的例子,是拿其他已裝過的作業系統安裝的 ADATA LEGEND 740 1TB,放置在 威剛 ADATA EC700G 固態硬碟外接盒來使用,變成外接硬碟來使用。但此時會發現,當安裝完 Windows 10 作業系統後,就算只有主要的系統碟外,其實 Windows 10 會保留部分的空間來做其他用途,此時我們就會來清除整顆硬碟,就會遇到部分磁碟區我們無法進行刪除的情形。
▼ 最簡單進行格式化方式,就是針對想要格式化的磁碟區點選右鍵,再選擇「格式化」來進行。
▼ 當格式化完成後,會看到新的磁碟區就可以使用,但是有可能我們所看到的可用空間,不見得是全部的硬碟空間可以使用。
▼ 此時可以透過 Windows 10 內建的「磁碟管理」來進行操作,最簡單的開啟方式是針對左下角的 Windows LOGO 點選滑鼠右鍵,就可以選擇「磁碟管理」。
▼ 透過 Windows 10「磁碟管理」可以看到目前的電腦擁有 2 顆硬碟,提供了 C 槽與 D 槽可以使用。對於硬碟 0 來說,就是目前的系統碟,在 Windows 10 安裝時其實會分為 3 個磁碟來使用。而這裡的 硬碟 1 就是威剛 ADATA EC700G 固態硬碟外接盒,內部安裝已有安裝過系統的 ADATA LEGEND 740 1TB。
▼ 在刪除磁碟區時,只要針對要刪除的地方點選右鍵,就能刪除磁碟區。
▼ 進行刪除磁碟區時,系統會再進行提醒,當刪除後就無法進行復原。
▼ 當按下「是」後,就會看到剛剛所選擇的磁碟區變成黑色的未配置,而其他還有前面的 100MB 與後方的 567MB 等待刪除。
▼ 但此時會發現針對前方或後方的磁碟區,是已被系統鎖定無法進行手動刪除磁碟區。因此,以目前的操作行為就只能放棄 100MB + 567MB 的使用空間,繼續使用之前已刪除的 930.84GB 所使用。但如果想要達到全部刪除,釋放出所有空間時,就要要透過Windows 10 的 DiskPart 指令來強制清除磁碟區。
以本例來說,硬碟 1 的內容已有安裝過 Windows 10 作業系統,透過原始的硬碟分割與格式化方式都無法完整釋出所有空間內容。如果想要利用到全部的硬碟空間,就要全部砍掉再進行重建磁碟區,但這時有些磁碟區是被鎖定住,無法直接從「磁碟管理」來進行。此時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透過 Windows 10 的 DiskPart 指令來強制清除磁碟區。當清除完畢之後,使用者想要如何再進行硬碟規劃都沒有什麼問題了。
不過老貓在此提醒,在操作這些過程時,建議先備份一些重要檔案,避免操作不當誤砍想要保留的內容,這樣反而讓情形更為複雜。因此,接下來所有的細節動作,請務必要好好思考,尤其電腦已經連接許多硬碟情況下要更為小心,或者先把不刪除的硬碟先拔掉,只保留要更動的硬碟即可。在指令來說,會透過「命令提示字元」來開啟 DiskPart 程式,然後在 DiskPart 程式中透過選取想要執行動作的硬碟後,再執行「Clean」來清除整顆硬碟內容。這裡千萬要注意不要執行錯顆硬碟,不然資料可能就直接消失了。
▼ 首先請先按下 Windows 鍵 + R 鍵,即可開出執行視窗,再輸入「cmd」後按下確定鍵來開啟「命令提示字元」。
▼ 或者直接按下畫面左下角 Windows LOGO 後,開啟 「Windows 系統 → 命令提示字元」也可以打開。
▼ 當開啟「命令提示字元」後,直接輸入「diskpart」後按下 Enter 確認鍵。
▼ 接下來會另外開啟一個 DiskPart 程式,與命令提示字元相同都是要透過指令下達來執行的視窗。
▼ 如果對於 DiskPart 程式有興趣的話,可以透過輸入「/?」後來看一下有提供哪些動作指令,在本篇老貓會分享以這次操作的內容為主。
▼ 在 DiskPart 程式內輸入「list disk」後按下 Enter,在此會列出目前的硬碟狀態,這部分與前面相同,會看到有 2 顆硬碟。
▼ 透過檔案總管來看,可以透過 C 槽、D 槽的容易來判斷為 磁碟 0 或 磁碟 1,不過老貓會強調這樣不見得可靠。
▼ 由於剛剛的方式有可能會有些磁碟沒使用,造成整體推測錯誤。如果要比較仔細一點,建議是透過「磁碟管理」來判斷,可以直接看到是哪一種會比較清楚。可以看到磁碟 0 為目前系統硬碟,而 磁碟 1 為外接的硬碟。
▼ 接下來我們要將 磁碟 1 的內容刪除,在 DiskPart 程式內輸入「select disk 1」後按下 Enter,可以看到我們讓 DiskPart 程式選擇了 磁碟 1。
▼ 在選擇好 磁碟 1 後,接下來在 DiskPart 程式內輸入「clean」後按下 Enter,就會顯示成功清理了磁碟,代表剛剛所選取的 磁碟 1 整顆硬碟皆以清空。執行這步驟不會再次詢問,因此要特別注意小心是否剛剛有選擇對想要執行的硬碟。
清理完硬碟之後,即可重新格式化硬碟
透過剛剛 DiskPart 程式的「clean」命令後,即可將整顆硬碟內容清空。接下來再開啟「磁碟管理」時,就會跳出 磁碟 1 的初始化磁碟提示,會詢問要設計為 MBR 或 GPT 分割。對於近期的作業系統來說都是採用 GPT 分割,就選擇 GPT 即可,日後若要更改也可能進行手動更改。接下來就可以看到 磁碟 1 所有的容量 931.5 GB 都顯示為黑色的未配置,沒有被其他分割區所佔用。最後,只要照我們一般建立磁區再進行格式化後,就能充分利用這一顆威剛 ADATA EC700G 固態硬碟外接盒內所安裝的 ADATA LEGEND 740 1TB 所有空間。
▼ 當再次打開 Windows 「磁碟管理」後,就會詢問針對 磁碟 1 要初始化為 MBR 或 GPT 磁碟分割樣式。
▼ 當選擇後就會看到 磁碟 1 整條都是為黑色的未配置區域,跟之前一開始的狀態不同,這就是我們所想要利用最大空間的方式。
▼ 接下來就是跟一般硬碟的分割方式相同,新建一個簡單磁區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格式化,以下步驟老貓就不特別說明,直接分享給各位參考。